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重磅发布。文件聚焦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种业振兴、先进农机装备制造、低空经济应用等多个维度,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
“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比较丰富,是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关键,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具有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等特征,对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诸多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农机装备、精准农业和农业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
保障粮食安全:通过生物育种等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农业与生物制造、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农村产业升级。
提升环境效益:注重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等绿色技术的应用,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降低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围绕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创新方面
攻克关键技术:聚焦种源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 “卡脖子” 难题,集中力量攻克作物育种、畜禽种源、高端农机制造等瓶颈。
加强主体建设: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各级各类创新主体优势互补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推动成果转化: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借助县域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乡村 “科技小院” 等,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活动。
人才培育方面
精准培育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等方式,精准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实用型农技推广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
引进外部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制度创新方面
改革土地制度:完善承包制度,推进土地流转,为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
优化经营制度:培育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提升农业组织化和市场化水平。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
管理创新方面
引入现代理念:将精益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农业领域,结合农业信息化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生产信息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
完善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推广和营销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优势。
以上内容由豆包生成,智能制造网补充整理。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