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农业生产效率仅为非农产业的1/4左右,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亟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改变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以智能化来实现精准化,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智慧农牧业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到2026年底,智慧农牧业引领区、智慧农(牧)场初具规模,形成一批智慧农牧业解决方案和技术模式,全区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
其中,在在推进粮油作物种植精准化和设施种植数字化方面,《方案》提出,聚焦主要粮油作物,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与数字化技术有机融合,构建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数字化种植技术体系。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引导农机装备配备北斗辅助驾驶等系统设备终端,提高精准作业水平。开展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推广无人机在喷药、施肥、巡田上的应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推进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技术装备应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实现高效节水,建立耕地土壤肥力、酸碱度、平整度等关键指标数字化、智能化采集机制。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物联网监控网点等“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提升“四情”动态监测水平。
同时,推动集中连片、老旧低效设施棚室数字化升级改造,逐步向宜机化、智能化转型。以城市郊区及周边区域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连栋温室、植物工厂等现代化生产设施,推广国产化智慧管控系统,集成应用作物长势监测、环境精准调控、水肥科学管理、作业
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在种苗优势产区推动集约化、数字化种苗工厂建设,集成应用工厂化育苗装备、数据采集设备、环境控制系统,实现育苗全程自动化管理。鼓励规模化设施种植主体,应用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种植计划,动态调优品种结构和上市档期。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